公元20世纪初,俄国人科兹列夫一行跋山涉水,不辞辛苦,来到了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草木不生?人迹罕至的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的黑水城?至此,中国西部大地上列强派遣的探险队?考察队接踵而来,造成中国古代珍贵文物的严重外流,黑水城目睹了这一幕幕屈辱的历史?
元11世纪,党项族第三代西平王拓跋元昊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起王朝,国号大夏,世称西夏,并不断对外扩大疆土,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宁夏?甘肃大部?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和青海东部的广大地区?
这个神秘王朝先后有10位帝王登基,存在了190年,公元1227年,被蒙古灭亡?虽然仅存不到200年,但是西夏人却创造了异常璀璨的文明?西夏建国前夕,已经创制了民族文字,当时称为“番字”?“番文”或者“番书”,后世称为西夏文?
展开剩余75%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在我国古代史上曾经举足轻重的王朝,一个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拥有系统的典章制度的政府,元朝史臣在给辽?金?宋三家修纂专史时,却没有给西夏留下一部分量相同的纪传体专史,而只在辽?金?宋三史中用一?二卷的篇幅给西夏作了简略的概说?
西夏无专史,不仅宋?金?元诸史少了一部可供互相参考的珍贵文献,也使当时公私拥有的西夏史料因未被纳入一部专史而从此逐渐湮灭亡佚?
据民间传说,黑水城的一座佛塔封存有大量的宝藏和文物?贪婪的科兹洛夫就是奔此而来?他们在黑水城逗留了13天(1908年4月1日~4月13日),“探察和发掘基本上未按考古学要求进行”,“对发掘品未作严格记录”?
最后,他们将所获的佛像?法器?书籍?簿册?钱币?首饰等装了10箱,共重约160公斤,通过蒙古邮驿,经库伦(今乌兰巴托)运往彼得堡?客观地讲,科兹洛夫的首次盗掘所获并不算丰富,对他个人来说,更重要的是找到了黑水城遗址,虽然当时他不可能意识到这一点,也许他是失望而去的?
1908年12月,科兹洛夫收到了沙俄皇家地理学会要求他放弃前往四川的计划,立即重返黑水城,“不惜人力?物力和时间从事进一步发掘”的命令?1909年5月底,科兹洛夫一行再抵黑水城,在与考察队保持着“愉快的关系”的土尔扈特贝勒的帮助下,雇用当地民工,由俄人指挥,在城内城外各处重新踏勘发掘?
6月12日,他们打开了西城外一座高约10米,底层面积约12平方米的“著名佛塔”,呈现在眼前的竟是层层叠叠的多达2万4千卷古代藏书和大批簿册?经卷?佛画?塑像等等?
1909年秋天,科兹洛夫盗掠的黑水城珍宝运抵彼得堡?入藏俄罗斯的黑水城文献被编为5000多号,大体按语种分类?最多的是西夏文本,占总数的90%,其次是汉文本,不足10%,再次是藏?回鹘?波斯等文本?刻本?写本皆备,都是宋夏金元时期的珍贵遗书?
1913年,当寓居在日本的古文献专家罗振玉从伊凤阁手中得见《番汉合时掌中珠》一页时,他立刻意识到有重大学术价值,我国对西夏王朝的深入探讨就此成为转折点?第二年罗振玉又借得该书9页,石印流传?
1924年,罗氏之子罗福成抄印了《番汉合时掌中珠》全本?20世纪30年代,闭门研究的俄国学者在发布专著与论文的同时,开始刊布相关的黑水城文献与部分藏品的专题叙录?罗氏父子的努力在中国掀起了一个不小的西夏学热潮,它对中国西夏学早期发展史的研究奠定了初步基础?
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史金波?宁夏社会科学院李范文作为中方学者访问了苏联,短短三个星期,他们冒着列宁格勒50年来从未有过的严寒,在东方研究所特藏部阅览室阅览了全部西夏文献?这是我国学者半个多世纪以来首次亲眼目睹黑水城出土文献之全貌?
12个高大宽厚的书柜储藏着中国中古时期的珍籍?令人庆幸和欣慰的是,这些文献都保存较好,一些重要文献虽已残破,但可修复和褥糊?中国学界和出版界人士敏锐地抓住这一大好时机,抓紧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探讨共同出版黑水城文献的可能性?
谈判几经曲折,但最终峰回路转,柳暗花明,1993年4月,中方联合工作小组两次赴俄,对文献进行现场整理编撰,取得了圆满成功?中方专家们回国后,在俄方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携返的文献摄片认真分析?考究源流,辨章学术,缀合切拼,定题断代,并精心印制?蒙尘近一个世纪的黑水文献终于重现于世,使人频生感慨,“弱国无外交”,落后受人欺,国家只有强大起来,才能抵御外侮,保住国宝,永享和平?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布于:天津市